在线咨询
QQ咨询
服务热线
服务热线18637706570
TOP

社区团购,新时代的圈地运动

发布日期:2020-12-11 11:35:56 浏览次数:837 首页> 新闻动态> 行业新闻>

最近各大互联网巨头,都开始投入巨资,砸钱搞社群团购。这段时间总有小伙伴让我们讲下巨头们砸钱搞社区团购的逻辑,和后续的影响。本篇南阳网络公司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下这个问题,看看能不能带来一些启迪。

01 社区团购是啥?

可能有人不知道社区团购到底是个啥东西,我们先普及下相关的知识。

所谓的社区团购,是一种瞄准家庭消费人群,依托团长进入特定社区市场的零售模式,大家通过团长建立的微信群,或者发出的小程序下单。平台发货以后,消费者到自提点取货。前两天看到张图,把社区团购的整个流程,画的是十分明了。

目前市面上所有社区团购的玩法,基本都是大同小异。通常平台会先招募一批团长,团长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微信群。这些团长一般是社区附近实体店的小老板,或者没事干的宝妈。他们兼职成为平台的销售员,每天负责推送各种商品的小程序链接,引导用户下单。平台负责解决商品的配送,第二天送货到团长的提货点,然后用户来自行提货。

这里面团长是整个链条的核心,负责平台和用户信息的传递。起到一个信息节点,和流量入口的作用。商品的销售、提货、客服和售后,也都是通过团长这个中转站完成,平台并不直接面对用户。

成为团长需要满足两个条件:

一个是有提货点可以提货,因为团长通常不送货,需要用户自提。

二是所在社区有人脉,有人脉才能建起微信群,这样才会每天有人下单。

现在各大巨头做的事儿,就是通过补贴拉团长,打开团长这个流量入口。不过这里被巨头们争抢的团长不是宝妈,而是社区周围的实体店小老板,因为他们最符合上面两个条件。只要这些小老板愿意做,平台就全部把他们拉进来做团长,

平台前期追求的是效率和速度。先烧钱铺市场,无差别地推。通过粗放式扩张,把团长和订单的量搞上去。等规模和数据起来以后,再搞精细化运营。通过大数据手段分析对比,淘汰里面转化率低的团长们。

平台的APP和下拉小程序在这个过程中,会持续通过团长+微信群这个入口导入流量。未来一旦用户养成在平台下单的习惯,团长的职能就会被弱化,变成平台的附属品这时候平台的话语权,就会大大加强,以前各大平台搞推广基本都是这个思路。

比如刚开始做打车,不就是先给司机奖励,给消费者补贴,慢慢让大家形成相应的消费习惯。等大家消费习惯养成,平台也形成一家独大以后,钝刀割肉就来了。先是奖励没了,接着扣点也提高了,最后现金流也掌握到平台手里了。说起来每次互联网巨头利用庞大的资本碾压一切,模式也就那点套路。无非是补贴和圈粉这两招。

先用补贴把竞争对手砸死,然后不断圈粉,培养用户消费习惯。等跑马圈地差不多了,再把终端用户和渠道商户包饺子,两头提价回收成本。毕竟之前的补贴不能白花啊,后面都要通过终端用户和渠道商户涨价,提高费用收回来。

这些终端用户还可以拿到资本市场再卖一轮,换回比之前补贴的投入更多的钱。

比如最典型的外卖和打车,之前都是这么补贴跑马圈地,烧死对手跑出来的。

等市面上对手都死了,提价也就开始了。现在外卖商家平均扣点22%,网约车司机扣点也差不多这个数。就连共享充电宝,都在市场格局稳定以后纷纷提价,涨到2块钱每小时了。

30岁左右的人,都应该经历过当年团购的疯狂。也见识过那时候团购网站是怎么烧钱补贴用户,培养消费习惯的。

身边就有个熟悉的大哥,十几年前做实业赚了一大笔钱。十年前千团大战时候,被人忽悠投资了团购网站。只不过他是失败的那个,几百万美金砸进团购补贴大战抢占市场。一年以后公司倒闭清算,拿着二十万人民币出局。现在的社群团购和当时道理一样,也是几家巨头比着烧钱抢占市场。只要在自己手里的钱烧完之前烧死别人,你就获得了最终的胜利。

这里大家可以观察下社区团购卖的东西,基本都是家门口小商贩们卖的各种生鲜蔬菜和日用百货。所以从理论上说,未来社区团购是要取代社区周围的各种实体小店的。

这些小店在可见的未来,除了少数便利店,大多都会变成电商巨头们的提货点。

到这个市场圈地原因也很简单,容易的市场都拿下了,现在难啃的也必须上了。

我们这里也有个结论:

巨头们纷纷入场社区团购,在这个赛道砸钱和小商贩抢市场,是整个互联网行业红利耗尽的表现。几大巨头用户数量的增长和扩张,现在已经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放缓。不但增量用户越来越少,就连商品线上化改造也遇到了瓶颈。

之前所有容易标准化以后线上销售的产品,到现在为止大都被电商改造完了。容易啃的骨头啃完了,只能奔着最难啃,以前不愿意啃的那些骨头来了。比如社区团购最常见的品类,就是以前各大互联网巨头都不太愿意碰的生鲜。

这也意味着互联网行业,已经像传统行业一样,开始全面进入存量市场。大家不得不在最难啃的领域,拼刺刀抢市场,以求继续维持增长。只要烧钱打败了社区附近的小商贩们和小商店们,巨头们就能继续获得增量。实现线上线下同时垄断,一个个小区的现金流也能掌握在自己手里,市场份额也会继续增长。比现金流被拿走更惨的,是这些小店的数据被拿走了。

前面几年你和平台一起拓展渠道发放补贴,了解本社区需求。几年之后你开始得心应手,摸清楚本社区什么产品好卖,什么东西赚钱。不过这几年你的销售数据,也同样被平台掌握。平台根据大数据针对不同小区推送的商品,基本就是优化版的你。你前面几年辛苦劳动基本就是白干,等于是替平台收集了整个社区的数据。几年的春天换来了永久的寒冬,从最初的给房东打工,变成给房东和平台两家打工。关于这一点,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看的是非常清楚的。

不过说实话,这里小商贩们其实也没得选,平台打败他们是迟早的事儿。

可能唯一的选择,就是早点投降做团长和平台捆绑。做大自己的流量,成为平台的一部分。

02 存量争夺

这里大家可以思考一个存量争夺的概念。想清楚这件事,就能想明白最近十年,为啥实体生意越来越难做。

在全社会收入总量一定的情况下,消费这个蛋糕总量也是一定的。互联网从里面分走越多,实体能拿到的就越少。这道理就像下面这张图,美国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情况下,大家本质上都是从这个总量里分蛋糕。

顶层的10%人群切走越多,底层的50%剩下的越少。

图中可以看出,顶层10%人群切走了蛋糕的76%,底层的50%人群只剩下了1%。

这么说可能很多人不明白,我们再举个更清楚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。

假如你是个月入3000的普通人,每个月3000块钱的进项,决定了你最多也就花这么多钱消费。

在互联网不那么发达的时代,这三千块钱,多数是通过你每个周末去实体店逛街花掉的。现在互联网发达了,很多人也变得越来越宅,这三千块大部分通过网络花掉了。

因为收入总量就这么多,消费的钱花在网络,就不会花在实体。实体参与者如果维持不变,每家分到的蛋糕必然是越来越少。这也是为啥最近十多年电商兴起以后,大家觉得实体生意越来越难做。本质上实体生意难做,就是因为消费这块蛋糕被网络不断切走以后,剩下的部分越来越少了。

现在互联网巨头纷纷开始向社区团购渗透,是因为消费蛋糕里好切的部分都被切完了,只能向最难啃的部分动手。这也是为啥我们说所谓的互联网红利,已经步入尾声,未来互联网会越来越像一个传统行业。

说起来全球互联网巨头的玩法,其实都一样。大家都是通过分割存量蛋糕和收割实体,来实现扩张的。巨头们通过互联网辐射全国甚至全球,重构了消费的时间和空间,拉大了地区间的差异。

这种拉大是不可逆,而且是在不断加速的,我们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。在互联网没那么发达的时候,消费者购物基本是在同一时间地点出现。不管超市便利店还是百货公司,你必须在同一时间地点出现才能买。

互联网平台的出现,分离了消费者购物的时间地点。消费者任何时间,都可以购买任何地方的产品。这也带来一个结果,虽然互联网平台的商家分布在全国乃至全球各地,但最大的受益者却是平台所在的城市。因为各地商家在平台付出的广告和渠道各种费用,最终会以工资、税收和利润的形式,留在平台所在的城市。

这里面工资会变成所在城市的消费,我们知道码农在这个时代意味着高收入,这些高收入人群无论在那个城市,都会支撑起这个城市的消费,促进整个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。

电商平台缴纳的税收,会变成所在城市的财政收入。这些城市财政收入高了,可以更好的搞建设搞发展,创造更好的营商欢迎吸引更多的企业。最后平台剩余的利润,则被平台用于公司发展和人才引进,不断技术迭代和扩张业务规模。在这个过程中,发达地区形成良性循环,欠发达地区则陷入恶性循环。

平台公司通过把触手下沉到欠发达地区获取利润,同时吸收欠发达地区不断外流的人才,持续扩张业务规模。这个过程中,利润不断从欠发达地区被抽走,流入发达地区。人才也随之外流,陷入恶性循环。这也导致了地区与地区,国家与国家间,出现肉眼可见的不平衡。铁锈地带问题,也开始在全世界蔓延。

美国那边典型的,就是互联网行业发达的加州,和内陆传统工业城市经济差距不断拉大。国内典型的就是内陆三四五线城市,和南方互联网巨头扎堆的城市,经济差距不断拉大。欧洲现在要对互联网公司开征高额的数字税,也是这个道理。

后面大概率要拿着收来的数字税,转移支付到被抽血的不发达地区做平衡。前段时间大家可能都看过一篇文章,说从经济上看,现在南北差异越来越大。国内GDP总量排名前十的,除了北京已经没有任何北方城市。

这个问题出现,当然和大家诟病的北方营商环境差有一定关系。另一个原因是互联网巨头基本都在南方,北方唯一扎堆的城市可能就是北京。

这种状况未来会有所改变么?在可见的未来,暂时还看不到任何改变的可能。未来的数字经济时代,大概率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北方,可能会继续掉队。强者恒强,弱者更弱的现象会更明显。

全国乃至全球的资源、人才和利润,会不断向互联网巨头聚集的城市集中。互联网的马太效应不仅会加剧区域间不平衡,也会加大个体间贫富差距。个体间贫富差距的分化,在互联网时代变得异常明显。

一个大网红一年可以卖出上亿只口红,赚到天量的财富,背后是无数柜台小姐姐的失业。在制造业不那么发达的地区,就业主要是靠流通环节企业,这些企业不断被冲垮,使得当地经济更为萧条。

03 天下没有能做的生意

以前不管是通过补贴搞外卖团购,还是通过补贴搞网约车,骂声都没这次这么大。巨头们携巨资介入这个领域,有点抢菜摊阿姨钢镚的味道。因为数量众多的底层劳动者,他们除了卖菜啥都不会。要知道居民点周围的低水平服务业,已经是中高龄失业劳动力最后的去处了。

开始的时候,巨头用补贴挤垮了街边小店,大家纷纷拍手叫好,因为大家都买到了更便宜的商品。后面互联网巨头用补贴抢了出租车饭碗,大家依然觉得不错,毕竟大家对出租车服务差,挑客宰客已经愤慨很久了。再后来巨头们通过补贴又打败了各种小店和菜贩子,大家买到了便宜的蔬菜副食,又是皆大欢喜。直到大家发现,被挤垮的这些小生意的从业者和小老板们,最后都变成快递员、外卖员和网约车司机。

这是新时代的羊吃人圈地运动,个体经济被巨头们挤压破产以后,所有人都会变成电商平台的打工人。最终从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,变成让天下没有打工人可做的生意。

最近光明日报也聊过这个事儿

现在很多打工人在大城市送外卖开网约车,想着攒点钱年纪大了回老家做点小生意。等他们真回老家却又会发现,人人都在通过社区团购买东西,没什么小生意可以给他们做。

因为你能做的小生意,无非就是倒买倒卖,不管是蔬菜水果,日用百货还是服装家电,未来都可以在社区团购销售。要知道市场总量就这么大。用户在线上买了,就不会在线上买。由于收入天花板的限制,并不会因为渠道多了,消费就会增多。

所以社区团购颠覆的不止是那些小商小贩,未来街头巷尾各种实体店都是目标。社区附近的这种小店,可能除了便利店,将来大多数都会变成互联网巨头们的提货点。这批年纪大了在大城市干不动,想回老家做小生意的人,以后也没办法选择回去。只能继续回到大城市,继续送外卖开网约车,一直到老。

说起来二十年前互联网泡沫的时候,大家就知道互联网是个好东西。可是当时找不到盈利模式啊,点击量变不成钱,等于屁用没有。二十年后的今天大家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,就是互联网巨头平台化。只要做成了平台,就能对平台上每一笔交易抽水。不管是打车外卖还是购物,都是一样的道理。这等于说互联网平台对所有日常的经济活动,都征收了一道互联网税。这也是为啥全世界各大互联网巨头,个个都是富可敌国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平台化的互联网巨头,是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。

现在欧洲已经开始酝酿对互联网巨头开征惩罚性的数字税,美国也开始对互联网企业的垄断进行调查。没意外的话,未来几年之内,我们会看到欧美对互联网巨头的拆分动作。

04 加剧贫富分化

我们前面说过,由于互联网强烈的马太效应,使得社会财富在不断向少数人集中。典型的例子就是,一个大网红一年能卖掉上亿只口红,收获大量财富。财富不断流向他们的同时,也使得无数柜台小姐姐失去了饭碗。大量的底层商业被摧毁以后,会进一步拉大社会的贫富分化程度。

按效率配置资源固然没什么错,但任凭贫富分化急剧扩大,却会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。因为贫富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,就会带来私人消费不足,导致总需求增长停滞。需求停滞以后,紧接着就是经济失速,最后的结果就是陷入大萧条。

大家也可以思考下,完全的市场化导致贫富差距持续扩大,是不是最好。

互联网强烈的马太效应,导致的区域和个体之间贫富差距不断拉大,该不该适当调节。

历史数据一再表明,当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以后,就会出现私人消费不足。进而引发总需求增长停滞,出现生产相对过剩。这时候经济增长会彻底失去动力,最终走向萧条。

注意这里的生产相对过剩,不是因为老百姓不需要,而是因为贫富分化太剧烈以后买不起。由于商品卖不掉,逐利的资本家就会减少生产。生产少了工人就会失业,工人能买起的东西就更少。后面出现的结果就是商品更卖不出去,工人进一步失业,更买不起东西。不断恶性循环以后的结果,就是人们常说的经济危机乃至大萧条。

如果没办法从根本上遏制贫富分化,经济危机也许会七八年来一次。

这时候通常国家会放水刺激经济,不过这个动作并不会改善贫富差距。虽然下一次危机会被延缓,但贫富差距反而会在放水中进一步被拉大。最终贫富分化到极致,经济危机一直持续,就是我们说的大萧条。

这道理就像咆哮的二十年代美国贫富分化不断加剧,先是爆发了经济危机,后面发生了大萧条。罗斯福先是搞了新政,想尽办法搞宽松做转移支付,也只是延缓了危机。因为最本质的贫富分化问题没解决。穷人手里就没有钱,生产消费循环就没法打通。

后面是德国憋不住打了二战,天量订单和利润涌入美国,才把老美从大萧条拉了出来。为啥我们认为,明年即使所有经济指标出现改善,后面世界性萧条依然会来。

因为在目前贫富分化到极致的状况下,从全球角度看,已经没啥东西能给底层注入购买力了。

要知道全球主要国家除了我们在不断扶贫,其他国家没做这个事情。只要分配机制不改变,最终复苏都是假的,只是短暂的昙花一现。GDP增速就是再高,不改善贫富差距,底层没有足够的购买力,萧条依然会来。现在全球又走到了大萧条边缘。这是经济转萧条之前的最后次繁荣。后面美股泡沫刺破,会引发债务危机进而经济步入萧条,这次不打热战就是胜利。

05 个人能干点啥

前面讲的事情可能大家觉得距离生活太远,反正不能改变啥,多数人也就直接选择躺平接受了。所以文章写到最后,我们讲点接地气的,和大家生活相关的。比如互联网时代怎么对抗35岁危机,搞个副业增加收入。

还有就是在互联网时代,怎么选择未来生活的城市,怎么跟上趋势做投资。普通人对抗35岁危机最好的办法,就是搞个低成本的副业。普通人是可以通过互联网赚钱的,尤其是你有一些技能和特长的情况下。

但最终技能想变现,还需要别人知道你有这个技能。这里面最重要的,是怎么想办法把信息扩散出去。你自己想想,假如有十万八万人知道你有这个技能。而且有部分人愿意在你这里花点钱,你就很难赚不到钱。

这道理就像为啥现在各大社区团购平台都在争夺团长,还愿意给10%的佣金一样。这时候怎么让别人关注到你,把自己变成一个信息节点,就成了最关键的问题。这恰恰是互联网时代的优势,因为网络发达以后,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低成本输出。

每个人也都可以把自己变成一个信息发散的节点,吸引一大批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。不管是提供各种知识技能还是消磨时间的娱乐,只要有人感兴趣,慢慢就会有人关注你。时间长了聚集的人多了,等于在你这个节点上聚集的人多了,自然而然就能赚到钱了。

在互联网时代,不管你是打工还是做老板,都要培养自己的流量意识。学会用一种全新的角度看待这个商业世界,只要用心积累,一定能带来价值。

这么说大家可能感觉太空洞,我们举几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。多数人都觉得在农村很难赚钱吧,李子柒和华农兄弟就通过拍摄农村生活,赚到了多数人一辈子赚不到的钱。会炒菜的一般只能做厨子,不过美食作家王刚,就通过不断输出自己的炒菜技能受到欢迎。

手工耿曾经是一个北漂电焊工人,现在也通过不断输出自己的手工技能,获得了大量关注。这玩意没啥捷径可走,最重要的就是持续不断的积累和输出,中间还要思考和调整方向。

想走捷径需要你手里有权力,或者掌握足够的信息差,这点大部分人做不到。其次就是在互联网时代,怎么选择自己发展和生活的城市问题,最近国内投资圈有个调侃的说法,说投资不过南宋版图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这句话有点道理。这块版图里,聚集了目前国内主要的互联网巨头。

国内经济发达的城市除了北京,基本都包含在这块版图里。如果未来互联网巨头在上面这块版图扎堆的状况没有改变。可以预期的是,在可见的未来,你的故乡就业机会必定会越来越少,人才外流也会越来越严重。

如果你出生在北方的三四线小城市,选择一个有潜力的城市发展生活,对你甚至你的孩子就成了最要紧的事儿。因为在可见的未来,互联网巨头聚集的城市显然发展会更好。

这里我们的原则是,打不过它就加入它,我们对此也有几个建议。

如果你是个高中生,比较明智的选择是考到北上广深宁杭这些一二线城市读书,毕业后争取留下来。

如果你大学刚刚毕业,在北方的二线城市读书,应该考虑的是到南方那些一二线城市闯一闯,尤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。

如果你是个在北方小城市工作的三四十岁的中年人,职业和人际关系网已经定型,现在再迁移到南方显然不太可能。那你该做的是努力工作,学会在资本市场投资,尽量避免发生错误。

有机会的话在长三角或者珠三角这些人口流入的城市,搞张房票买套房,这些城市的方向肯定比你老家更有价值。

如果你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,孩子正处在高中大学阶段,你应该尽量支持他做你十八岁时候的选择。

至于投资就更简单了,只要互联网平台化的趋势没有逆转。每一轮熊市的底部,我们都会选择考虑配置和拥抱新经济,拥抱这些巨头的股票。既然趋势的力量无法改变,我们无法打败趋势,那么就加入到其中。在这个过程中,需要不断认真思考的是。作为个体在互联网时代怎么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,又怎么从中获利。

以上内容由南阳网络公司分享,感谢阅读!!如果觉得写的不错,那就收藏分享吧。


TAG
0
该内容对我有帮助